学院介绍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学院概况  >  学院介绍

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简介

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是2011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,由原广播电视大学、师范、卫校、技校、内蒙电大分校、左旗中职、开发区职中、业余体校等8所学校合并组建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。2023年全盟中职资源整合,又将学院中职部、右旗职教中心和额旗职业中学合并组建阿拉善盟中等职业学校,由学院实行集团化办学管理。学院秉承“立足地方、以人为本、崇尚品位、彰显特色”的办学理念,“立足阿拉善、服务内蒙古、扎根西北边疆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”的办学定位,“小而精、精而特、特而优”的发展路径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着力服务办好“两件大事”,聚焦自治区及阿拉善重点产业链和边境地区社会事业,对标“双高”校建设标准,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,积极推进中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、成人继续教育、社会培训“三驾马车”齐头并进,形成了与全盟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和布局。

学院现有巴彦浩特、乌斯太两个校区,总占地面积871亩。辖8个党总支、25个党支部,设有医疗护理系、经济管理系、艺术系、通用航空系、机电工程系、化工工程系等6个教学系部,继续教育部、基础部、体育教学部、培训部、网络信息中心、科研与技术服务处等6个教学辅助部门和党政办公室、组织统战部、人事处、宣传部、纪检处、计划财务处、教务处、后勤保卫处、招生就业处、学生工作处、团委、工会等12个行政部门。

现有在籍学生8473人,其中全日制在校生5088人 (高职3371人、中职1074人、技校643人),主要分布全国18个省份,内蒙古12个盟市;开放大学教育3385人。

——专业建设情况

学院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合理调整专业布局,基本形成二产类专业集中在乌斯太校区办学,三产类专业、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集中在巴彦浩特校区办学的格局。结合全盟经济社会发展,学院明确提出振兴化工机电专业发展思路,确定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打造成位列全区高职院校前列的工作目标,将乌斯太校区打造成集学历教育、技能培训、创新创业、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、主攻服务千亿元园区建设的综合性职业教育示范基地。目前开设高职专业33个、中职专业41个。

医疗护理系:前身为阿拉善盟卫生学校,有40多年办学历史,建有实验实训室和综合教室21个,临床实习基地14个,现有护理学、康复治理与技术、口腔医学技术3个专业。

经济管理系:设立时间最久、品牌影响最广、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系部之一,多次斩获全国、自治区及行业中高职技能大赛大奖,现有大数据与会计、计算机应用技术、旅游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。

艺术系:重点建设系部,已建成盟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,名师带徒工作室3个,全国民族舞蹈培训基地1个,手工地毯织造工作室1个,现有民族表演艺术、学前教育、雕刻艺术、工艺美术4个专业。

通用航空系:2019年成立,现有航空电子电气技术、无人机技术应用、航空服务、民航安全技术管理、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5个中高职专业。

机电工程系:重点建设系部,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培养我盟和周边地区煤化工、盐化工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、制造业生产一线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重要基地,现有风力发电工程技术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、汽车电子技术5个专业。

化工工程系:重点建设系部,近年来相继完成国家、自治区多项科研项目,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,现有应用化工技术、分析检验技术、化工装备技术、精细化工技术4个专业。

——师资队伍建设情况

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394人,中共党员185人(占47%),教职工中受聘党政管理人员68人,专业技术人员294人、工勤人员32人;高级职称104人(占26.3%),中级职称119人(占30%),初级职称71人(占18%);博士3人,硕士学位62人(占15.7%),本科学历332人(占84%)。

近年来,学院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荣获盟级以上奖项125项,其中盟级20项;自治区级74项;国家级(行业协会)31项。

——招生就业情况

学院始终坚持全员招生、全年招生,建立健全招生工作机制,招生工作进展顺利、成绩显著,招生人数逐年增加,生源已涵盖西部多省市自治区及区内12个盟市。2023年,共录取新生1481人。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,大力实行“工学结合”“订单式”培养模式,自2013年学院成立以来共招收学生12900多人,每届中高职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%以上,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、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
——社会培训情况

学院始终坚持走集约化培训之路,根据社会培训需求,有序开展就业创业、新技术新工艺、安全生产培训、新型学徒制培训、岗前技能培训、职业技能提升、退伍军人适应性和技能培训、种养殖技能培训、技能等级认定及其他培训项目,培训和技能鉴定规模不断扩大,年均培训1.6万人以上,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培训服务。近几年,累计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807期,培训和鉴定各类人员66380人次。

——继续教育教学情况

学院所属阿拉善广播电视大学紧紧围绕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秉承“立足地方、以人为本、崇尚品位、彰显特色”的办学理念,构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、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,为阿拉善地区经济发展培养本土高素质实用型专、本科人才。目前学校开设专、本科专业28个,在阿右旗职中和额济纳旗职中分别建立了学习中心。继续教育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,持续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,稳步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,成立阿拉善城乡社区大学,积极开展社区教育、老年教育工作,建立“电大书屋”20个,在全社会营造“爱读书、读好书”的浓厚氛围,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,继续教育部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,促进电大事业发展繁荣。

——校企、校校合作情况

学院始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、校校合作、产教融合,积极融入呼包银榆经济区职业院校联盟,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,挂牌成立沙产业创新创业学院。不断拓宽跨地区合作办学,与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煤化有限公司、内蒙古庆华集团腾格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、内蒙古新亚化工有限公司、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、内蒙古莱科生物保护有限公司、东莞蜜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,与赤峰市、通辽市、鄂尔多斯市等地和内蒙古航空职业技术学校、内蒙古娜日艺术学校开展有效合作,与内蒙古电大中专学校、卓资职业中学、杭后职业中学、宁夏中卫中职学校等开展合作办学,建立了稳定的生源基地。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、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、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、阿拉善盟中心医院、阿拉善盟蒙医医院等 14 所公立医院签订定点教学实训基地合作协议,目前,建成校内实验实训室57个,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多家。

——今后发展具体举措

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。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(群)设置,2023年至2025年新增和重点打造现代化工、新能源、文化旅游、军民融合等重点产业链相对接的重点高职专业(群);对机电一体化技术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、风力发电技术、护理、康复等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应性改造,尽快满足化工及新能源企业的用工需求;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玉雕、皮雕、骨雕、沙画等学徒制方向拓展,调控压减护理、学前教育、财会等专业的招生规模,淘汰10个左右老旧专业,到2025年力争每年为企业输送高职毕业生1000余人,进一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。

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。制定教师岗优先引进招聘计划,通过开设“绿色通道”“鸿雁归巢”等方式,广泛、精准引进985、211院校硕士以上人才和“双师型”教师。扩大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,制定学院教师入企轮训制度,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,提高实践教学能力。同时,通过多种渠道将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、实操能力强的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聘任为学院的兼职教师。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教师的继续教育,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,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。

加大合作交流力度。紧密联系行业企业,深化校企合作,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,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。深入推行现代学徒制、工匠班、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新模式,加大校外岗位实习管理力度,使校内生产性实训、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。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,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,使企业在享用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,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努力融入自治区向北开放布局,积极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,通过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合作交流。

拓展社会服务能力。加强与文化旅游、农牧林水、退伍军人、交通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服务,开展政校行企合作,提高综合服务能力。充分发挥师资和教学资源、设备优势,主动与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,开展高层次的技能培训,形成稳定的培训项目。成立契合学院发展实际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经营性培训实体,增强学院自身发展能力,统筹兼顾教学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拓展学院社会服务功能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、横向科研项目开发等,加速技术研发及服务增量提质,助力中小微小企业转型升级。

加强基础设施建设。紧跟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,结合招生规模的稳步增长现状,争取在巴彦浩特校区新建教学实训培训楼,在乌斯太校区新建教学实训楼,更新实验实训设备数字化,建设智慧校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