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时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学院新闻  >  校园时讯  >  正文

三下乡│阿职院学子让国家通用语言之花绽放在北疆皮雕工坊

作者: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02      浏览量:

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传承的纽带,更是非遗技艺 “活起来、走出去” 的重要支撑。2025 年暑期,我院信息工程系“驼乡推普团” 14 名学子,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需求,深入当地皮雕艺术传承研究展示中心及周边关联工作室,开展为期 7 天的“模范自治区”青春知行实践活动,以推普服务为皮雕技艺传承注入青春动能,打通语言沟通与文化传播的壁垒。

精准调研,锚定皮雕工坊推普痛点

推普团抵达之初,便以“沉浸式走访+面对面访谈”的形式,与皮雕技艺传承人、工坊从业者深入交流,精准掌握通用语言使用现状。调研发现,工坊内部分从业者因国家通用语言表达不熟练,在讲解皮雕 “打坯、雕刻、染色” 等核心工序时,难以向外地学员、采购客户清晰传递技艺细节;部分产品介绍、工艺说明存在方言表述或用词不规范问题,影响对外展示与市场对接效率。针对这些痛点,推普团迅速制定“技艺术语 + 实用场景”双聚焦的推普方案,确保服务直戳需求、落地见效。

场景教学,让通用语言融入皮雕创作

在皮雕工坊的操作台前,推普团成员与从业者“一对一”结对,将语言教学与技艺创作深度融合。从工具名称开始,逐一向从业者讲解“旋转刻刀”“印花工具”“皮革染料” 等专业术语的普通话标准发音;在实操环节,结合“如何向客户介绍皮雕纹样寓意”“怎样清晰说明定制流程”等应用场景,手把手教从业者组织语言,与从业者深入沟通如何更精准的表达,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。

规范表达,助力皮雕文化对外传播

   除了日常沟通教学,推普团还重点协助工坊规范对外展示与宣传内容。针对工坊内部分产品标签、工艺介绍牌存在的方言表述、用词模糊问题,团队成员逐一核对修正,例如将“这块皮子耐造”规范为“此款皮革质地坚韧、耐用性强”,将“花纹是老辈传下来的”补充完善为“此纹样源自阿拉善传统民族图案,承载当地游牧文化记忆”。

此外,推普团还协助传承人梳理皮雕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,用流畅、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撰写《阿拉善皮雕技艺简介》,并帮助制作图文并茂的展示展板,让来访游客、合作客户能更清晰地了解皮雕文化内涵,有效提升阿拉善皮雕的对外传播力与影响力。

成效显著,推普实践赋能技艺传承

通过推普实践,为皮雕工坊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。工坊传承人反馈,经过系统学习,从业者在讲解皮雕“打坯、雕刻、染色”等核心工序时,能更清晰地用国家通用语言传递技艺细节,产品介绍、工艺说明也摆脱了方言表述与用词不规范的问题,对外展示与市场对接效率显著提升。此次实践不仅让国家通用语言在北疆皮雕工坊落地生根,更让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助力非遗文化传承,为阿拉善左旗皮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播注入了鲜活的青春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