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工天地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校园风采  >  教工天地  >  正文

弘扬教育家精神 守望北疆育人初心│杨志良:琢玉育人的“多面手”

作者: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1      浏览量:

在我院有位能把玉石雕出水墨意境,让更多学生找到人生方向的良师益友,他就是杨志良。深耕教育与玉雕领域15年,他身上的标签满满:内蒙古工艺美术大师、阿拉善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、盟级青年拔尖人才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。

     作为玉雕专的建设者,杨志良带领团队搭框架、做科研,把课堂搬进工作室。送教下乡时,他手把手教农牧民雕刻技巧;课堂上,他创新教学模式用竞赛、直播带学生“玩转” 玉雕。10余届600多毕业生,还有20多个学徒,300多名退伍军人、农牧民,在他的帮助下,不少人开起了玉雕店,圆了创业梦。他带学生开发的“玉巧克力”“茶宠”等文创产品,成了“阿拉善礼物”,填补了当地玉雕产品空白,这背后,是他让学生“学有一技,业有可为”的真心。

在育人路上,杨志良既是严师也是益友。他的工作室既是“名师带徒工作室”,也是“创新工作室”,师徒制里藏着传帮带的温情。这些年,他带着学生拿奖拿到手软:内蒙古大学生艺术展全国三等奖、自治区二等奖,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金奖……学生们说,跟着杨老师,不仅能学手艺,更能学会“把一件事做到极致”。而他自己也没停下脚步,忙着参加国培、考技能证书,还在核心期刊发文、拿专利,用行动告诉学生“终身学习才是硬道理”。

   他的玉雕手艺让师生们惊叹。他独创的“黑糖心水墨玉雕技法”,让阿拉善玉石有了新韵味,《九雀云霄》《庆鱼年》等作品屡获“天工奖”,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巡展。他从不藏私,把技法融入教学,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。课余,他当技能大赛裁判、作文化展评审,带着学生走进行业一线,把阿拉善的玉石文化推向全国,内蒙古电视台、“学习强国”都报道过他的事迹。

从课堂到赛场,从校园到社会,杨志良用刻刀雕琢玉石,用匠心浇灌“花圃”。他不仅教会学生一门手艺,更传递着“踏实做事、用心追梦”的信念,为学院育人事业、为地方产业发展,书写着温暖而有力的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