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们、同学们、家长朋友们:
近日,从大众视野中消失很久的“死亡游戏”又出现在学生之中,并且导致学生因此受重伤住院。
“死亡游戏”此前就曾在校园流行,又叫“心跳游戏”或“闭气窒息游戏”,虽经几起几落,但始终难以完全禁绝。2007年,教育部就对此明确表态,“死亡游戏”极易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,教育部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、蔓延。同时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,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。如今,这一危险游戏再次出现在校园之中,与青少年追求新奇体验的天性有关。然而,这种“体验”不仅当时会让学生受到惊吓,甚至过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,影响智力发育。相关医生介绍,“死亡游戏”压迫心脏、抑制呼吸导致回心血量减少,大脑的血液和氧气相应减少。严重者会导致意识丧失、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,直接危及生命。
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远离这些危险,学院特此向您发出预警:
一、危险游戏的定义
危险游戏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行为挑战,其中可能包括过度憋气、自我伤害等危险动作。这些游戏常常通过社交媒体或同学间的口头传播,以刺激和冒险为卖点,吸引学生参与。
二、游戏的潜在危害
身体危害:学生在参与这些游戏时,可能会遭受窒息、晕厥、脑损伤等严重后果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
心理影响:这些游戏可能给学生带来恐惧、焦虑等负面情绪,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
三、给同学们的防范建议
(一)提高认知方面
1.了解游戏危害:自己要主动去认识“死亡游戏”对身体的严重伤害,比如知道它会压迫心脏、抑制呼吸,导致回心血量减少,大脑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应减少,严重的会导致意识丧失、全身脏器功能停止,甚至危及生命。通过了解真实案例,如一些因玩“死亡游戏”而受到严重伤害或失去生命的事例,深刻认识到其危险性,从而在内心建立起对这类游戏的警惕性。
2.正确认识生命价值: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,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,任何伤害生命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。参加“死亡游戏”这种看似简单的憋气游戏,不仅是对自己身心健康的摧残,也是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极端亵渎。
(二)心理建设方面
1.克服猎奇心理:青少年往往对新奇、刺激的事物充满好奇,但要学会分辨这种好奇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危险。在面对“死亡游戏”的诱惑时,要提醒自己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,要保持理性和冷静。
3.增强自我保护意识:树立“安全第一”的观念,时刻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。对于可能存在危险的行为或活动,要有坚决抵制的意识,不轻易尝试,不随波逐流,不被他人的言语或行为所左右。
(三)行为管控方面
1.选择健康娱乐:积极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课余活动,如跑步、打球、阅读、绘画、音乐等,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,让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,从而减少对危险游戏的关注和兴趣。
2.避免不良社交:谨慎交友,远离那些喜欢参与危险游戏或有不良行为的人。如果发现身边有同学在玩“死亡游戏”,要及时劝阻,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,不要因为害怕或担心被嘲笑而保持沉默。强迫别人参与游戏并导致严重后果的,按照法律规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(四)信息辨别方面
1.警惕网络信息:在网络时代,信息传播迅速,要学会辨别网络上的信息。对于一些宣扬“死亡游戏”或类似危险行为的内容,不要去关注、传播或模仿,同时要及时向相关平台举报。
2.不信谣言误导:不要轻信一些关于“死亡游戏”的虚假宣传,比如所谓的“能带来特殊体验”等说法,要保持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认知。
四、班主任及家长防范措施
(一)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:如果您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绪波动、神秘行为或身体不适,请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,了解背后的原因。
(二)加强教育引导:向学生解释这些危险游戏的危害性,让他们明白远离这些游戏的重要性。
(三)监管孩子的网络活动:限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并监督他们浏览的内容,确保他们不会接触到这些危险游戏的相关信息。
(四)保持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畅通:鼓励学生与您分享他们的学校生活和内心感受,以便您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班主任及家长一定要认识游戏的危害性,教育引导学生远离这些游戏,如果造成身体损伤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、老师,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,切莫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;家长如发现有学生有类似游戏软件请及时清除并告知班主任,学校和家长协同及时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教育。
总之,当发现学生参与这些危险游戏时,老师、家长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并发出预警。学院提醒:通过加强沟通、教育引导、限制网络活动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,可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、健康、积极的成长环境。
2024年11月5日